感覺好久沒看到這麼精采的好戲。不是真的沒有,而是那些好戲多數是娛樂性質的(帶點drama、黑色喜劇、幽默、光怪離奇的內容、或是讓我雙眼直冒愛心等等),不像這部片一樣,從頭到尾都重擊我的心。

一開始瞄了一眼Netflix簡介,看到是真實事件改編,幾名青少年的冤獄事件,沒有特別期待什麼,因為之前幾個真實故事搬上小螢幕的司法調查過程,像是美國犯罪故事的辛普森案件,或是和辛普森同期的 Menendez Murders一對兄弟殺了父母的真實故事,我以為大概就是這類型的真實故事改編(一邊心想著老套、一邊按下播放鈕)。

片名原為Central Park Five(中央公園五人組),案件發生於1989年,在紐約中央公園裡的一個夜晚,一名慢跑中的女孩遭受性侵並殘忍攻擊、幾乎致死的流血暴力事件,受害者陷入昏迷12天,即使她最後存活下來,但是有很多影響她生活的後遺症。不過她並沒有因此而過著慘淡人生,她從這個事件中站起來重新擁抱生命,是一個非常堅強勇敢的女孩!而四名非裔美國青少年和一名拉丁裔青少年被指控為兇手並被判入獄,被稱之為惡名昭彰的Central Park Five。

由左到右Anton、Yusef、Kevin、Raymond、Korey。
這是他們第一次一起碰面的時候,在警方偵查逼他們認罪之後。

五名青少年(當時約14-16歲),除了Yusef和Korey是朋友之外,他們之間其實根本互不相識。他們只是那天晚上天氣不錯,去公園走一走,和朋友碰面混一混等等再日常不過的一件事,卻因為附近發生的案件而被警察一一請回到警察局協助調查。

當時的紐約因為連續數起強暴案,人心惶惶,檢調和警察都希望把這個駭人聽聞的暴力事件儘快結案。他們這五個人剛好是他們眼中最完美的嫌疑犯:剛好在犯案地點附近,時間點差不多,而且是有色人種的青少年(推論一定會滋事)。檢調已經先推定了這些人就是行兇的人,檢視證詞或是證據不符合時,就想出"合理"的解釋(完全就是自己憑空想像自行捏造的內容,自己在寫小說),並且要警察往這個方向逼迫孩子們寫下他們上法庭時需要的證詞(這已經不是證詞了啊,是你們自己版本的故事!)。執法和司法制度原本應該要負責保護人民,打擊罪犯,這時變成聯手起來編撰小說,好把非罪犯伏法。

警察先是哄騙家長和小孩:你趕快承認,你們就可以趕快回家了。你指認出是誰,就可以結束了喔。講出一些犯罪行為,然後接著怒斥:你這樣做了,對吧?用這樣的手法逼孩子們寫下自白,實際上內容都是警察自己說的啊!看的我真是怒極攻心。╯-__-)╯~═╩════╩═

最後進入司法程序,一開始法庭攻防戰時還以為孩子們佔了上風,但是顯然最後被逼自白的錄影帶成了致命一擊。當法庭宣告他們被判的刑責時,講出一連串的罪名時,鏡頭和待宣判的孩子們間互相切換,雖然心中已知是翻不了盤,但是最後那一句 Guilty (有罪) 說出來時,還是逼出了我兩行淚。

整部戲導演說故事的方式我很喜歡,劇情流暢,沒有讓我覺得沉悶,也沒有讓我覺得特別灑狗血,但是卻時時牽扯著我的心,跟著這些孩子們緊張、難過,和家長們一起不捨、氣憤。配樂也是佔了很大的功勞。我向來不是很喜歡影片中穿插入想像的情境,但是被宣判有罪時,Kevin想像的這個畫面讓我覺得很可以(想要仰天吶喊宣洩自己心中的不平,但卻又喊不出聲)。

接下來大家被分發入監服刑,鏡頭來到監獄中他們分別和家人通電話,或是第一次獄中會面的情形。 當家裡發生這樣一件重大事情,受影響的永遠不會只是入獄服刑的人而已,整個家庭也都或多或少會受到波及。像是有一個媽媽被發現是五人組的家人時因此而被辭退,再重新求職,再陷入同樣的循環中,一次又一次。Anton的父親因為自責離開了家(自責就贖罪啊,逃避是哪招)。

最有印象的一段會面應該是Anton,當媽媽問到他過的還好嗎,他講到自己晚上做的惡夢,惡夢中聽到一陣陣腳步聲。媽媽堅定的說:那是我的腳步聲,是我要來帶你回家的腳步聲。( ´•̥̥̥ω•̥̥̥` )

另一個是Kevin的姐姐描述著「期待」的感覺,叫他要抱持著期待和希望過日子。當她描述自己在租車公司遇到一個有意思的男生 (我覺得美劇裡面,要問對方是不是結婚了的問題都很高招),她期待著他的到來。但是當他真的約她出去時,姐姐卻拒絕了。因為,她認為自己不值得過開心的日子:Kevin會在這個地方是她害的💔

然後一個轉身,大家都長大了(在獄中大約過了5-6年,每個人時間不太一樣)。我好不容易把孩子們的臉和名字對應起來,還有記起來哪些是他們的家人,我現在要重新對應一次了!!!本來想以頭髮為對應特徵,結果有兩個人頂著光頭(老天爺你為什麼這樣對我!)。

大家先後出獄,面對不同的難題,身為更生人求職的不易,更何況他們是大家都認得的中央公園五人組。Raymond無法融入父親新組的家庭,Anton面對失聯已久的父親(拖著病體才回到家中仰賴老婆)的不諒解,相較之下 Yusef 和Kevin似乎比較沒有太大的問題,看著他們兩個在一個聚會中笑著聊天的樣子,很是替他們高興,而且Yusef 超威,出獄還不到一年就已經結婚了👏

人不輕狂枉少年,而這幾個孩子們還來不及過過輕狂的少年時期,在原本可以恣意揮灑青春的日子都變成了在牢籠裡度過,而一切只因為他們那個晚上去了公園。很難想像這對他們的人格形成或是對事情看法有什麼樣的影響,畢竟這個年紀是[我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們]重要的階段之一。前一兩集時,看到那些噁心的大人們如何顛倒是非黑白,一方面替他們覺得不甘心並且憤怒。當導演在描述他們出獄後的日子,並沒有要將這些傳達給觀眾:他們的怨恨、不平或是埋怨自己的不幸。而是著重在他們如何重新融入社會,和家人的相處,努力的求生存(還有交女朋友)!

對,上面講的都是五人組中的其中四人,他們都非常非常倒楣。一直尚未提及的第五人Korey更是倒楣到爆,他原本甚至不在警察盤查的清單中,只是當 Yusef 要被警察帶回警局訊問時,Korey也在一旁,警察問說:你要和朋友一起過去警局嗎?他說了好…..。就這樣,他只是因為要陪伴朋友,讓朋友安心,讓朋友媽媽也安心。他剛好成了代罪羔羊之一,而且,更倒楣的是,他已經滿16歲,被視為成人受審,進入的是成人監獄(和其他四人都不一樣),他在監獄待的時間最長,長達12年。雖然他當時已經滿16歲,但是他的心智並沒有高其他人很多,就仍然是個天真的孩子,還帶點天然呆。(Netflix某一集的字幕竟然把station翻譯成車站,翻譯做一下功課好嗎?)

這個天然呆的孩子,被警察用暴力威脅,承認一個自己沒有犯的罪。當他說出這是他第一次強暴那個女孩的時候,講出那些背好的台詞,真的覺得好怒啊~~天理呢!!!ヽ(`Д´)ノ

第三集中大家先後一一出獄並介紹他們的生活,只有Korey還是個謎,大家甚至不確定他究竟在哪個監獄。 第四集就從頭開始介紹Korey,滿滿的Korey,從他被判刑那一刻開始。那個呆呆什麼都不懂的Korey怎麼在監獄中求生存。從一個監獄換到另一個監獄,再換到另一個監獄。監獄裡的犯人或是部分的獄警聽到是中央公園五人組的其中一名,大家一整個蓄勢待發,等著要好好給他顏色瞧瞧。每到一個監獄,就先是被狂揍一頓,甚至有一次差點就掛了。

他學到了受傷時不能去醫護室,醫護室是告密者去的,改要求單人禁閉。第二個監獄有一個獄警對他算是特別照顧吧?(不知道這個角色是不是真的)。禁閉室裡什麼都沒有,獄警會帶一些雜誌或書籍給他看,後來還派了一份清潔工作給他,讓他可以工作時順便透透氣並聽聽電視音樂。Korey問說:你為什麼對我那麼好?他說:我自己也有小孩,會去想像自己的孩子遇到這樣的狀況是怎樣的情景。我想把你當成"一個人"看。這應該也是編劇或是導演想要傳達的,當我們看著他(們)的時候,不是一個有色人種,不是一個罪犯,不是一個行兇者,而只是一個男孩,只是一個人類,而我們也都曾在那樣迷惘的年齡中。

回到Korey第一次媽媽來探視他的時候,寂寞又害怕的他,希望媽媽多來看他,或是希望Yusef 可以寫信給他也好。😢 這次的會面中,媽媽問道:你哥哥有來看你嗎?Korey問:哪一個哥哥?這邊我還一時摸不著頭緒,想著自己錯過什麼嗎?

後來畫面來到Korey回憶一段和哥哥之間的相處和對話,看來哥哥應該是認為自己是女性,自稱為Marci,這段短短的回憶中馬上感受到他們的手足情誼,而天然呆的Korey還不懂為什麼別人用著異樣的眼光看著哥哥。鏡頭回到現實,獄警來到Korey的單人牢房說是牧師要找他,牧師告訴他,他哥哥死了。先是來個美好的回憶畫面,接下來是這個噩耗(我好難承受啊),一時難以接受,Korey情緒激動暴走,獄警緊緊地抱住他一邊阻止他的行為,一邊像是安慰他的擁抱。看到這裡,我已經從一開始的掉眼淚變成大噴哭,止不住的淚水。இдஇ

再回到過去的一段回憶,媽媽和Marci大吵一架,媽媽沒有辦法接受[兒子選擇當自己]這件事,而被媽媽拒絕認同自己的Marci選擇了離開家。這就是他們三人最後聚在一起的句點,在一場爭吵中結束。當時的Marci和Korey兩個人擁抱告別, Korey是真心擁抱的愛這個姐姐,捨不得她的離開,捨不得她的不被認同。頓時明白了第一次媽媽和Korey會面時兩人談起哥哥突然的尷尬氣氛。
(PS: 飾演Marci的Isis King跟戲裡的角色一樣也是跨性別,是知名女模)

後面還有一些Korey的幻想,他想著如果當時他拒絕朋友的邀約,留在餐館裡和女朋友吃東西聊天就好?如果他留下就好了……。

在2002年,真正的犯人坦承這件案子是他自己獨自犯案。是因為第二次在監獄中遇到Korey讓他自責而良心發現嗎?很難想像手段凶狠犯下數起重罪的人會有良心。如果真是因為他戲中所說的贖罪什麼的,是上帝神救援(非比喻)讓他良心發現而說出實情嗎?(上帝又搶了功勞的話Lucifer會生氣喔!)

因為兇手的自白,十幾年的冤屈終於得以洗刷,但是那些他們曾經遭遇過的事情,逝去的年少青春,空白的親情,再多的錢都無法彌補。人生沒有Ctrl+Z的指令。

檢調重啟調查後,偵辦的檢察官基於禮貌前去告知之前負責此案的檢察官(Linda Fairstein)案件更新的進度。但即使有了這樣的自白,Fairstein 仍是堅信她 是 對 的,這自白的犯人只是一直未找到的第六人。看到這樣堅定相信那不存在的故事腳本的她,讓我無由來的打了個哆嗦…。當你心中已經篤定一個結果了( 即使是錯誤的結果),你會用各種方式幫自己解讀出自己要的答案,自行補腦那些不存在的事實,只為了讓自己正義化、合理化。 她那麼會編故事,難怪出了那麼多本小說

當人們看著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時,已經先用刻板印象幫他們套上框框。When we see them….,拿下手上的框架,從零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和了解對方。

真實的中央公園五人組。

檢調律師的這頭捲髮….,讓我看了很久才發現,是貝茲旅館裡的媽媽Norma啊!

再來個五人組大集合,年輕版本,成年版,(應該只有Korey是同一人飾演),還有真實的他們兩個版本。


arrow
arrow

    dewd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